一、案例概要
江苏理工学院“全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 (以下简称,“基地”)于2023年6月18日至7月16日组织实施了安徽省高职院校2022年“三教”改革研修课程实施能力提升——小学教育(音体美)培训项目,来自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宣城职业技术学校、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中澳科技学院、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滁州城市职业学院、马鞍山高等专科学校等13所安徽的高职院校共30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基地精心安排了学员在常州市金陵明都大饭店吃、住、学,聚集国内知名职教专家、教学名师、教学精英33人授课讲座;组织学员参观了2家示范行高职院校;开展“四史”学习、师德师风专题学习和素质拓展活动。培训针对近年职教教学改革、教学比 赛、人才培养、教研科研等热点领域来设计,聚焦职业教育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引领职业院校音体美专业改革,赋能职业院校教师高层次领军梯队建设,取得突出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训前调研:聚焦瓶颈问题,服务教师需求
通过训前建立微信群,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形式对安徽10所职业院校的音体美教师进行了培训需求调研,了解到老师们对本行业发展前沿与趋势、最新发展动态及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培训课程需求较为紧迫,因此在课程设计中重点邀请行业专家开展相关专题的讲座。
(二)实施运行:加强培训组织,完善支持保障
本项目由基地办对接安徽项目办,具体由教育学院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宁红霞协助学院党委书记张珍全面负责项目组织实施,整合校内外资源,协调专家的授课时间和授课内容,安排了宁红霞、赵华兰、孟黎3名有经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每天轮流带班,接送授课专家、调试设备、安排用餐、解决突发状况等,保证了培训的顺利实施。通过组建一支高水平授课专家团队,强化项目运行主管部门-项目负责人-班主任-技术支持与后勤保障专业化管理团队建设,确保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
(三)任务驱动:强化行动导向,完善过程评价
设置“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教学展示与说课比赛”、“微课设计制作与展示”、“教学设计”、“教研项目申报书撰写”、“教研论文的撰写”等任务,指导帮助学员(小组)通过学习研修——明确任务——合作探究——形成成果——展示研讨——总结优化的全过程培训,在完成既定任务的过程中,自我驱动实现个人的专业化发展和能力提升。
(四)集中培训:提升师德师风,注重“四史”学习和实地考察
集中培训采用了参与式讲座、任务驱动、案例学习、实地考察、技能训练、问题研讨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理论培训与实践训练相辅相成,使综合素养提升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其中,我校校党委书记崔景给学员带来《做积极职教教学范式的“行动派”》、教育学院院长李德方的《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职教课堂?》、校党委副书记周兰珍给学员作了关于师德师风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等一系列专题讲座,并进行了体验式的“四史”学习:到溧阳参观新四军江南指挥作战部纪念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牛马塘村),学员学习了常州市委党校康永超教授的《坚持不懈永习近平思想凝心铸魂》、我院小学教育系主任孙杰的《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等专题。
(体验式 “四史”学习:到溧阳参观新四军江南指挥作战部纪念馆)
此外,安排学员们参观了两所国家级师范高职院校——常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和常州城乡建设学院,旅游商贸职业学校的秦益林校长通过讲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他的“如镜”教学理念取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城乡建设学院的陈寿根副校长则给学员们讲述了自身的职业发展经验,鼓励老师们多写教研论文、申报各类课题。通过培训,提升了学员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眼界学识。
(学员赴旅游商贸职业学校参观学习)
(五)训后研修:安排专家跟踪指导
大部分学员表示,此次培训的内容新鲜、具有前瞻性,正如班长马蕊老师说到“有的内容刷新了她们的认知”,学员们一时半会无法全部消化培训的内容,因此,根据安徽项目办领导的反馈意见,我基地安排了各科2-3名专家在训后跟踪指导,具体是:音乐指导马凌、宁红霞、体育指导李海峰、胡剑、美术指导吴锦川,艺术设计指导邰杰,科研指导马建富、吴济慧、杨国萍,教学指导吴晓庆、张艳、董云英。在培训结束后,我们分别建立有教学交流群、课件制作群等,学员有任何教学、科研上的问题,可以随时和指导专家联系,形成涵盖教师自主研修、专家名师引领、在线辅导交流、管理过程监控一体化的混合式培训新模式,助力常态研修以及教师成长跟踪指导。
图1 培训研修模式
(六)总结评估:加强示范交流,促进同伴学习
基地充分利用国内外职教培训优势资源,组织参训学员开展深入的研讨,分享交流校本专业建设优化和改革方案,以及各个学校面临的问题。在我院李德方院长的讲座《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职教教师》中,来自安徽各个高职院校的老师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加强了交流。在王宏民老师的《微课设计与制作》、吴晓庆的《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素养》、张乃予的《唯变者恒不变——从教学大赛看教学改革》、董云英的《以脑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策略》等课程中,老师们积极投入学习、以身作则、积极示范,促进了同伴学习。
(王宏民老师的《微课设计与制作》课堂现场)
三、创新举措
(一)紧跟行业热点,优化课程设计
本培训项目按照“训前诊断、任务驱动、集中培训、网络研修、总结评估、训后跟踪”六大
环节进行实施。“任务驱动”贯穿集中培训和网络研修的全过程,每个维度/培训模块课程匹配
任务包(作业、测评、竞赛或展示),形成基于关键能力、行动导向、评价闭环的培训课程体系。
1.课程结构上,聚焦关键能力培养。做好训前调研、问题研判,职教理论、师德师风、“四
史”学习、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素质拓展等。
(李海峰、胡剑老师素质拓展团建项目现场)
2.课程内容上,对接产业新业态前沿。根据近年职业教育改革、智慧教学与后疫情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等热点领域,动态调整培训课程设计,优化发展职业教育音体美专业前沿课程。
3.培训方式上,以线下集中培训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产教融合、业师同授、案例分析、问题研讨、实操训练、同伴学习、示范观摩等培训方法灵活多样。
(二)多元开放融合,整合优势资源
建立基地—基地、基地—主管部门、基地—职业院校、基地—行业企业等多元协同育人机制。整合校企优势培训资源,搭建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培训平台。选聘国内知名学者、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和教学精英组成优质培训专家团队。
四、实施成效
(一)双方克服困难,高质量完成培训计划
以项目任务为驱动,精心设计了三十余场讲座、实地调研和研讨沙龙等多种活动,圆满完成各项考核指标。学员们都是单位的骨干力量,也是家庭的支柱,他(她)们克服种种困难来完成一个月的培训实属不易;基地不负期望,为学员们带来崔景贵、马建富、李德方、吴济慧等国内职教名家、基地专家和吴晓庆、张乃予、杨国萍、张艳等职教教学精英的精彩讲座。
(马建富教授《职业教育研究课题选择与项目申报》课后,学员积极向马教授讨教咨询)
(二)基地支持有力,培训运行规范有序
在为期4周的培训中,一共有3期学员满意度检查,分别在培训初期(3-4天内)、培训中期和培训后期(结束前1天)。同时,安徽高师中心项目办的张韬、袁德水两位领导以及我校基地办的陈瑞燕主任、王云霞老师的督促和帮助,使得为期4周的培训运行规范有序。
(三)认真总结经验,各项询导考核绩效突
结集优秀案例,记录学员学习心得,制作系列简报四期、培训视频等过程性资料,做好培训总结。跟踪训后学以致用,促进培训成果辐射推广,加强我校在职业教育领导的影响力。
五、典型经验
(一)聚焦关键问题,多维度优化培训方案
坚持“贴近职业院校、接轨行业实际”、做好训前、训中调研,聚焦专业发展关键要素和痛点、难点,分层分类系统培训与自主选学相结合、人文素质通识课程与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相结合、集约化培训与个性化选修相结合的培训方案。
(二)引领专业变革,对接新业态发展需求
行业专家参与制定符合行业实际要求的培训课程内容方案,在行业领先的高星级酒店、示范性高职院校、“四史”学习基地组织实践训练。根据近年来行业发展趋势及学员的诉求,及时进行课程内容更新调整。
(三)赋能教师发展,跨区域整合优质资源
基地注重强强联合、开放办学,强化国内外职教培训优势资源整合利用。培训专家团队集聚了国内知名职业教育专家学者,师资力量雄厚,跨区域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及高水平培训专家团队为基地优质培训品牌打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强化服务意识,打造培训品牌
强调全员服务意识,将真诚、细致、高效的工作态度落实在接待、食宿、交通等生活服务各个环节。资深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从课前准备到课后评价全程跟踪,及时反馈学员意见和建议,在学员中赢得了口碑。学员在得知安徽高师中心的两位领导来开展座谈时,来自合肥幼师的夏红裕老师感怀赋打油诗一首:曾经全国都跑,江苏理工最好。上午认真座谈,心中要有腹稿。在两个微信交流群中,全体学员多次真心表达对承办方和班主任的感激之情,我们也收获了学员的友谊和信任。
六、推广价值
本次培训紧跟国家地方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和政策指引,不断深化内涵建设,完善制度标准。同时根据行业发展趋势优化方案设计,前置课程、训中测评与训后跟踪相结合,逐步形成个性化和针对性较强的培训课程体系和管理模式,不断加强职业教育教师职后培训体系与标准探索研究,努力打造区域领先、具有借鉴性和示范性的国内先进职教师资培训特色品牌。
(文:宁红霞;审核: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