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我校普通师范类专业书法课程教学规范与教学质量,创新师范生培养模式,探索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专业发展路径,4月25日上午,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合署)召开全校普通师范专业书法课程教师教学研讨会。常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常州市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卢海洲,常州市花园小学副校长恽承恺,教育学院院长李德方,副院长张长英,副院长俞冰,各系主任出席会议,校师范专业书法课程组全体成员、教师教育学院课程发展中心全体成员参加会议,艺术中心主任邢敏村主持会议。
邢敏村首先介绍了书法课程的开设历史、师资情况与取得的成绩,汇报了小学教育专业“1+N”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书法课程教学、书法考级安排等事项的初步设想。经过20多年的探索,书法课程组从最早的兼职教师为主体发展为目前拥有雄厚实力的专职教师队伍,近年来成功申报校一流课程、示范课程,并正在向更高远的目标奋进。他希望以书法课程试点与抓手,助力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取得成效。接着,单昆军对书法课程建设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表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书法课程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体系,在教材开发等方面取得一定成就,并期待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学生书写技能更加科学规范,更好适应未来教育教学需要。
王红梅结合近三年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调研结果指出,书法课程在师范生职业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师范生培养要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效教学,要让学生成为技能训练的主人,将课堂还给学生。教育学院各系部主任、书法课程组各任课教师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研讨,从改革方案实施、学生实际需求、一线教学需要等方面一一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改革、教材开发建设、教科研主题等方面达成充分共识。
卢海洲高度肯定了此次书法课程教学研讨的意义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设想,他指出培养书法教师要从“源头”抓起,“1+N”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旨在选拔更优秀更具有竞争优势的复合型人才,这一培养理念与一线选拔教师的要求高度一致,契合了教育部对书法教学的需求,契合了师范生的就业需求,契合了学生未来教学生活的需求。同时,他还为书法课程的发展进行指导,建议成立专门的考核委员会规范考核标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开发适合小学教学需要的“短平快”书法学习模式;特别关注学生对书法课程教法的学习与成果考核。恽承恺以一名语文教师、一名教学管理者、一名书法在职培训学员、一名教资面试评委的身份,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的经历交流看法并给出指导意见。她认为书法教学是立德树人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无论是书法课程的建设还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都与当前小学教育的四个需要紧密契合,高度一致。
俞冰代表教师教育学院、课程发展中心高度肯定了书法课程组做出的努力和表率作用,这是全校师范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进行的首次研讨活动,对于学校师范专业的建设、教师教育学院的发展以及教师教育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意义重大。学院将会以此为样板,继续推进其他课程组的教学研讨、科研活动以及各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真正成为全校师范类专业的联盟以及教师教育课程教师的学术共同体。
李德方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此次研讨会意义深远,不仅关系到全校师范专业书法课程的建设,更关系到教育学院“1+N”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顺利推进。他以“准”“稳”“增”三个关键词对书法课程的建设与“1+N”改革的核心理念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和指导,提出要未雨绸缪,居安思危,以更高远的格局,积极探索在未来新的发展形势下具有竞争优势的育人途径。
据悉,这是全校师范专业课程共同体建设的首次探索,它的成功举办为全校师范专业建设提供了示范与榜样。未来,书法课程组将围绕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继续发扬对话传统、回应地方基础教育需求,推动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图:王永杰;文:张维;审核:俞冰)